宅基地是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需而依法取得的耕地、园地或居住用地,是农村开发的重点和基础。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行政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归属不明、界址不清、证照不全,给农民群众带来了诸多困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政策的相关要求,促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农村宅基地确权包括问卷调查、地籍测量、权利确认、证照发放等环节。具体办理流程如下:
一、组织调查:由农村土地管理机构(镇政府、农村土地管理站)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宅基地进行初步调查,建立宅基地基础台账。
二、地籍测量:根据基础台账,进行地籍测量、界址划分,形成宅基地地籍图,并制定宅基地划界方案。
三、权利确认:根据实地情况和相关证据,确认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面积、地块位置、使用方式等。
四、证照发放:发放宅基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证照,明确宅基地的权益属性和使用范围。
以上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的主要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办理确权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提交材料包括房屋产权证、土地承包合同、土地使用证、家庭户口簿等证明材料。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提交证人证明、周边村民出具证明等方式进行材料补充。
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将为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和支持,促进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