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依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宅基地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农村集体土地上已经分配的宅基地,分配给农村居民个人或家庭,并进行公示和认定的一项程序。在确权后,居民个人拥有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居住或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宅基地确权主要由县、乡(镇)政府或农村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需要居民个人或家庭向当地农村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并办理申请。一般而言,具体的办理流程如下:
1. 居民向当地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宅基地确权,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
2. 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调查核实宅基地的实际使用情况、性质和面积等事项,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认定和公示;
3. 公示期间,任何人均可对宅基地认定结果提出异议或投诉;
4. 确定宅基地权属后,农村土地管理部门颁发宅基地使用证,并对宅基地进行档案管理;
5. 居民通过宅基地使用证,享有建房、使用、继承等权利。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是保障农村居民财产权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办理确权时,居民应当积极配合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的调查核实工作,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加快办理确权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