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对农村宅基地的权属进行确认,将非法占用的土地纳入正规审批管理,并为农村宅基地承包户颁发相应的产权证书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开始于2013年,是由国家出台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20年底,全国共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1.19亿宗,覆盖了全国95.4%的村庄。
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实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村土地有序利用,维护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益,增强农民的土地资产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实施程序是由当地政府制定的。在确权工作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前期调研与宣传工作,向农村居民宣传政策,了解当地土地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确权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测绘、登记和复核,尽可能准确地确认土地的面积和边界,避免因面积误差和边界纠纷引起的矛盾。同时,需要对承包户进行核实和审批,确定他们的宅基地使用权。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是一项必要的政策,能够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