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立案处理。立案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进行调查、证据收集、审查和审判的过程。立案需要依据相关法律程序进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报案:发现出纳挪用公款后,企业应该立刻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要详细说明被盗的金额、挪用的时间和方式等情况。同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支出明细表、收支凭证等。
2、立案调查: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对于出纳挪用公款的行为,一般需要调查他的银行流水记录、个人账户情况等。公安机关会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涉嫌的犯罪行为提出刑事指控。
3、起诉:案件调查结束后,如果公安机关认为确有犯罪行为,将会提起公诉。一般情况下,公诉人会依法进行起诉,然后将犯罪嫌疑人带到法庭进行审判。
4、审判:犯罪嫌疑人被带到法庭后,需要通过审判来确定是否可以定罪。审判过程中,一般会听取双方的证言,查看证据材料等。最后,根据事实、法律和证据,对被告作出定罪或无罪判决。
5、执行判决: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判定有罪,那么就需要进行执行判决。具体做法是由公安机关、法院和律师一起制定具体执行方案,然后进行执行。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被判定罪名严重的人可能会被判刑,还需要进行赔偿。
总之,出纳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立案处理。企业在发现这种行为时要及时报案,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确保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