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财务犯罪行为,因此被认为是刑事犯罪,一旦发现,将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具体的挪用公款多少钱才能立案,这取决于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下面,我们以中国的法律规定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罪名包括侵占公款罪、贪污罪和受贿罪。其中,侵占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在职期间侵占公款的行为。依据中国刑法,侵占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的;
2.挪用数额较小的公款,但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至于什么数额可视为较大或较小,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还需根据案件情况及裁判机关的判断而定。但是一般来说,按照中国法院的惯例,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下,挪用公款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5万美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属于重大刑事犯罪;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至100万元人民币之间,属于“数额较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挪用公款较小的案件也会被严肃对待,严格按照法律惩处,因为这种行为是对公共财产的侵害,违背了职业道德和职责。同时,利用公款私自谋取利益,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机关的形象,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因此,挪用公款无论多少,都应该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接受法律的制裁。
总之,合伙人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多少钱才能立案,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然而,不论数额大小,只要发现此类行为,就应该及时举报并劝阻,防止其恶劣影响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