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员或其他担任公共职务者将职权范围内获取的公款或者公共资产非法占用、挪用或者私自使用。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公共利益和社会信誉带来严重的损害,所以在法律上将依法严肃处理。
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犯罪的性质就越恶劣。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小,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被追缴挪用的公款,受到警告、记过等处罚。但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犯罪性质则比较恶劣,判刑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以挪用公款12万元为例,如果属于恶意挪用公款的情况,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会被判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极端情况下还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总之,关于挪用公款的判罚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如何,挪用公款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被严格打击和处罚。只有加强对挪用公款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共资源使用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