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社会上不可容忍的行为,它不仅伤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违背了公职人员始终贯彻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挪用公款是被我国法律严令禁止的,一旦发现便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挪用公款的惩罚力度,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依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两种情况,对应的刑罚也不同。数额较大的挪用公款,指属于刑法规定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中的情节较轻的行为,数额一般在 5000 元以上,不超过 100 万元的人员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而数额巨大的挪用公款,则指数额超过 100 万元的情况,此类行为已属于刑法规定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中的重大情节,其刑罚将更为严厉,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者则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在我国政治生态日益好转的背景下,公款挪用行为已逐渐被社会广泛憎恶,公职人员的公信力和形象备受关注。为此,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公款使用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了政务透明、行政审批、公共预算等方面的执法监督,并将公款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公开。
综上,挪用公款是不被允许的,行为人一旦发现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作为公民,更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意识,杜绝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公平、公正、公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