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通常指的是公职人员擅自使用或占有公共财产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公务员的职业信誉。因此,一旦有人挪用了公款,不仅应该要追回被挪用的公款,同时应该要依法追究犯罪者的责任。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涉及到的金额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如果涉及到的金额非常小,比如只有几百元或几千元,那么通常会由公安部门处理,对于行政违法行为不予追究,不过要对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和警告。但如果挪用金额非常大,超过了一定数目,则必须依法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进行法律的追诉与制裁。
据了解,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情况下,会被认定为贪污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如果挪用公款金额在5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的情况下,会被认定为“贪污罪”的基础上加罪,被认定为“巨额贪污罪”。如果涉及金额更大,则被认定为“特别巨额贪污罪”,此时犯罪分子将会面临较为严厉的刑罚。
所以,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对于要不要追赃、怎样追赃等问题至关重要。如果涉及金额过大,不能通过行政的方式解决,必须通过刑事法律手段来追究犯罪责任,并且要追回故意挪用的公款。追回被挪用的公款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会使公职人员警醒,遏制了挪用公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