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将公共财产或者公款挪用到个人或单位使用或者其他用途上,涉及到国家财产的刑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贪污犯罪,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贪污罪。
具体来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超过三万元但不超过十万元,属于贪污罪;挪用公款数额超过十万元的,属于贪污罪并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此外,挪用公款的行为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但未达到贪污罪的立案标准,挪用公款时间超过6个月的,可以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所以,从法律角度来看,挪用公款数额和时间都是影响其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因素。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和时间都超过一定的限制,将会被视为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遵守公共财产使用的规定,不得将公款挪为私用,从而避免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