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违反了国家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需要受到惩罚的。在我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而挪用公款被抓多久才能判刑,其实是视情节轻重而定。
首先,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是影响判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的,最高可判处死刑,数额巨大的,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数额较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较大,被抓之后就很容易被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而且不需要等待太久。
其次,挪用公款期间的行为也是影响判刑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挪用公款应当具备三个阶段:行为、结果和后果。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罪行成立需要具备全部三个阶段。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已经完成,但是尚未产生后果,被抓后很容易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但是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如对公共财产或社会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等,被抓后就可能会被判处较为严厉的刑罚,如无期徒刑。
最后,被抓后自己的态度和表现,也是判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被抓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主动退缴挪用的公款,愿意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赔偿损失,被判处轻罚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被抓后态度恶劣,拒不认错,甚至企图逃跑或贿赂相关人员,就很容易被判处较为严重的刑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被抓多久才能判刑,是影响刑罚的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大、行为较恶劣,并导致严重的后果,被抓后很容易被判处较长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但是如果被抓后态度良好,自愿退还公款以及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判刑可能会相对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