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涉及到公司、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单位挪用公款,那么罪责将更严重。挪用公款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众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任,会被依法追究责任。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将被定为挪用公款罪。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少数情况下在五万元以上而不满十万元的,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而不满二百万元的,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挪用金额较大情况下,达到二百万元以上的,则将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财务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非预算内的支出,使用人必须经过会议表决、主管领导批准、相关部门审核核准、分配部门签字等程序审批后才能使用,若在支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强制支出,则属于违规用款,应该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进一步公款挪用,这样的情况将被视作更加严重的行为。
总之,挪用公款单位将会被依法起诉。如果公司、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单位作为法人被判刑,其中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还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信誉度,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公款的合理管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