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确保农民合法使用和持有土地的权益。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划拨给农村居民建造住房并配以相应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据了解,自2013年底开始,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村宅基地二次确权工作,以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维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稳定。二次确权的主要目的是对已经办理了宅基地确权的农民进行宅基地的复审和补充测绘,保证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得到更好的保障和维护。
具体而言,二次确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采用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有专门负责确权的人员。
第二,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已办理确权的宅基地进行复查,核实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及位置等信息,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
第三,对确权不完全或未办理确权的农民进行补充测绘、补办土地证等工作,确保农民享有正当的土地权益。
第四,对于确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宅基地面积不足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协商,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二次确权是对现有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检视。通过此次确权,可以消除农民的顾虑,让农民更加放心地使用和持有土地,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乡村土地管理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