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挪用公款是指职务人员在管理运用公共财产时将公款占为己有或者非法挪用,使得公共财产遭受损失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职务规定,还涉嫌触犯刑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如何判定侵占挪用公款罪?
首先,要判断侵占挪用公款罪是否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发生在职务人员职务上;二是属于非法占有或挪用公共财产。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则构成了侵占挪用公款罪。
其次,要判定侵占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大小,以确定其刑期。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判定刑期主要是根据数额多少来判断。如果数额较小,判决一般不太重。如果数额较大,判决却会相对严厉。
再次,要适用相应的刑法处罚。根据侵占挪用公款罪所涉及的情况和数额大小做出不同的处罚。如果是数额较小的公款,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可判处拘役、罚金等轻微处罚。但如数额较大,判决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等较为严厉的处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凡是从事公共事务的职务人员,在管理和运用公共财产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于侵占挪用公款等行为,一旦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惩罚。为了避免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公共单位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提高公款使用的透明度,切实维护公共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