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行为性质和后果都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做出明确规定,需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属于“侵占罪”范畴。按照该条款的规定,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或者挪用,犯数额较大,情节恶劣的行为。
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其涉及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因此,其罪行被定义为“数额较大”。一旦涉及到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相应的惩罚也是比较严厉的。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18000元的惩罚力度不会太轻。
对于挪用公款18000元的犯罪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和地区法律法规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惩罚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一般会采取以下的主要罚则:
1、行政处罚: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属于违反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因此,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2、刑事处罚: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根据情况,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
总之,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其后果严重,不仅对犯罪人造成了生命、财产上的重大打击,也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希望广大公民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持诚信、良好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共同的社会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