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回答是:签了离婚协议,不一定就生效,需要符合一些前提条件。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首先,离婚协议是通过双方自主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起草的一份文件。这份文件需要包括离婚的具体事宜,例如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赡养等。双方签名后,离婚协议即形成。虽然有些地方规定法律要求在协议生效前需要送到法院审核,但部分地区仅要求当事人签字即可。
然而,仅仅签了离婚协议并不意味着裁决生效。生效的前提条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
1. 法律程序
双方签字后,还需要将离婚协议送到有关部门审核,例如民政局、人民法院等等。各地所需审核部门和流程具体细节略有不同。有些地方要求协议送到法院审核,需要经过法官的审批才能生效;有些地方则要求审批局审核,需要通过审批局的审核才能生效。当然,如双方在协议中未涉及子女、财产或债务关系,则可以直接在民政局已申请离婚证。
2. 无法上诉期过后
离婚协议送到有关部门审核后,如果有当事人提出上诉,就会进入无法上诉期。在这一期限内,双方离婚协议不会生效。时间长度也因地区而异。例如,北京 无法上诉期是三个月,而杭州则是一个月。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签完后的生效与否,取决于具体情况,需要满足法律程序和无法上诉期等前提条件。希望当事人能在签订协议前,了解清楚当地的法律规定,以便顺利协商离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