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离婚必须通过法律程序来实现。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双方签字的离婚协议可以为离婚打下基础,但是必须在法律程序完成后,协议才能真正生效。
离婚协议是指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双方达成的关于分割共同财产、抚养子女、夫妻财产债务等的协议。
一般离婚协议分为两种,一种是调解协议,当双方依照法定程序申请离婚时,人民调解员或者人民法院负责双方离婚的协调和调解工作,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签署调解协议,由人民法院作出离婚判决。另一种是离婚协议书,是指离婚诉讼双方在提交法院离婚申请书时,便一同提出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要针对离婚后的财产、抚养子女、探视权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
签署离婚协议可能会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可以减轻司法程序的繁琐和时间成本,快速实现离婚,另一方面,达成协议可以更好地规定离婚后的各种权益和义务,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然而,离婚协议不能替代法院的裁决,只有在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后,离婚协议才能够真正生效。此外,如果离婚协议违反法律规定,如对孩子过多限制探视权、规定退休金的划归归属等,就无法获得法院的批准,无法成为离婚的合法依据。
在签署离婚协议前,夫妻双方应充分了解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和法律规定,并在协议达成前充分协商和沟通,以便更好地保护双方权益和未来生活,减少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