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公众的权益。根据中国刑法,挪用公款是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隐匿、敛财等犯罪行为。对于挪用公款行为,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然,对于挪用公款金额的判决也是有一定的量化标准的。根据中国的刑法,挪用公款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应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罚,并处罚金。根据这个标准,如果有一个人挪用了800万元的公款,那么按照法律规定,他/她应该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罚,并处罚金。
当然,判决的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犯罪分子所挪用的款项的性质、数额、用途等一系列因素作出综合考虑。如果犯罪份子挪用的款项用于贪污、受贿、敛财等犯罪行为,那么判决往往会更加严厉。而如果犯罪份子主动认罪、积极赔偿被害人等,也有可能对判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任何情况下,应该坚决打击挪用公款犯罪行为,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严格落实现有的制度和规定,避免类似的犯罪行为再次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透明、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