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方式,利用或支配公共财产或企事业单位财产,以及其他公共经费或财物,从而获得非法的私利或给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挪用公款属于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挪用公款的刑度是比较重的。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同时,根据我国的法定时效规定,挪用公款的犯罪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从以上刑法规定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的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多长时间算犯罪。而是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情节轻重来判断是否犯罪,因此无论挪用公款的时间多长,只要挪用的数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都会构成犯罪。
当然,在实际刑事案件处理中,挪用公款的时间长短对于案件是否能够成功定案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犯罪时间越久,涉及人员越多,证据难以保持完整,案件的定性和事实的查明难度都会增大。所以,在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处理中,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和处罚,坚决杜绝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