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行使公务人员职权、职责时,将原本应当用于公共事务的资金挪为私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以其他方式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构成犯罪。具体而言,挪用公款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挪用的资金必须是公款,也就是说必须是依法纳入国家或者集体财产的资金;二、挪用的资金数额应当较大,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具体的数额标准与现行价格水平有关;三、挪用行为应当有违法目的,也就是说是为了谋取自己或者他人不正当的利益。
因此,挪用公款罪是一项比较严重的经济犯罪,一旦定罪,其刑罚将会相对较重。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小的则有可能被判处拘留或者有限期徒刑,并处相应的罚款。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受到严惩,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到全民反腐败斗争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