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农民居住和生产经营。宅基地的确权是指将宅基地的产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所有权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买卖、转让、抵押等。确权后,农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拆迁、改建等操作。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宅基地都得到过确权。有些农民建房时没有办理确权手续,也有些地方确权程序繁琐、耗时费力等,导致未进行确权。这些没确权的宅基地能否办理手续,既是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层面考虑的问题。
针对没确权的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规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确权、分步骤确权”的方式,逐步推进所有农村宅基地确权。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提交建房资料,拿到《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以证明对土地的使用,再通过集体村委会审批等手续完成房屋登记。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了“先建房、后确权”的政策,即农民先建房,完成房屋验收等手续后,再进行确权程序。这种方式对于想要尽快改善居住条件的农民有一定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确权前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对于农村宅基地没确权的问题,国家有政策保障,有些地方也有灵活措施,在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逐步加快宅基地确权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