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院协议离婚是一种常见的离婚方式。相对于其他离婚方式,法院协议离婚需要在法庭上缔结一份书面和解协议,协议书列举了夫妻双方对于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抚养费等必要内容做出的共识,法院审查同意后方能生效。那么,在协议达成当天,法院是否有权利当庭判决离婚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院协议离婚在中国民法上属于一种司法确认行为,应当经过法院的审核、批准和生效。因此,法院不会当场判决离婚。协议书签署后,需要按照程序提交法院进行审核,经过法官审查确认没有违法情形,方能进行生效确认。
其次,协议离婚需要在法院进行,但并不一定要在庭审上达成协议。法院安排庭前调解和律师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对离婚争议进行化解,也包括书面协议的签署。如果夫妻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协议书,可以直接向法院提交协议书,无需进行庭审。协议的生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流程:提交协议、审核确认、生效确认。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协议离婚不需要进行庭审,但是夫妻双方需要前往到对应的人民法院办理离婚手续,提供合法有效的离婚协议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并缴纳离婚证和相关费用。只有在法院确认协议离婚并生效后,夫妻双方才能真正获得离婚状态。
总之,法院协议离婚在签署完协议书之后,需要提交法院进行审核确认。无论庭前达成协议或庭审中成功调解,法院均不会当庭判决离婚。离婚生效需要在法院正式确认协议书并签发离婚证后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