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对于有此行为的人将会受到法律严惩。如果被发现后,对于自首的情况,对于该行为的量刑会有所影响。
一般来说,挪用公款可以被判刑,主要根据挪用的金额和行为的情节,可能会依据法律规定分别进行判刑。量刑的重点会在判刑前提供的法庭指导程序中进行。
然而,如果挪用公款者能够自首,法院在判刑时就可能会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刑罚。这是因为自首可以表明挪用公款者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且愿意承担责任。
当然,自首并不是能够免于刑罚,也不是减轻刑罚的唯一因素,法院还会考虑其他情况,例如挪用资金的用途以及挪用的金额来衡量刑罚的轻重。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如果有挪用公款行为并能自首,可以在量刑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或从轻的判决,但仍需面对法律的追究和相应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