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上,经过批准来划拨给农村居民个人所有的建设住房和生产设施的土地。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怎么算是农村宅基地呢?
首先,农村宅基地是指属于集体土地的,不同于城市的私人土地。只有经过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批准授予权属使用权,被合法划拨的土地才能称为宅基地。
其次,宅基地是针对农村居民而设的,不属于农民“产权流转”范围,可作为农民的宅基地,但不能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三,宅基地只能在宅基地内修建住房或其他生产性建筑。对于宅基地长期不使用或闲置的,宅基地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限期使用”或限制“下年继承”的措施,以维护宅基地使用权。
最后,宅基地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面积标准划拨的,宅基地的最大面积一般不超过2400平方米。具体面积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规定标准确定。
综上所述,只有在上述诸多规定和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被划拨给农民作为宅基地。农村宅基地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如何保障宅基地的使用效益,是当前农村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