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挪用公款是一种涉及公共财产的严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会损害公共利益,对公共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因此应该受到严惩。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的金额越大,判刑也越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分为不同的级别。其中,挪用公款在1万元以下的属于轻微程度的违法行为,可被处以行政罚款或治安拘留。而如果涉及的金额超过了5万元,情节就较为严重,可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涉及的案件金额更大,判刑时间也可能更长。
如果一个人挪用17万元公款,那么这样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被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附加罚金。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还可能被判处死刑。
因此,如果一个人挪用了17万元公款,他可能会被判处较重的刑罚。具体的处罚程度还要因案情而定,包括挪用公款的具体金额、行为的影响以及被告人的态度等方面。不过,总的来说,做出这样的违法行为是不值得的,因为违法行为不仅会伤害公共利益,还会最终伤害到犯罪者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珍惜公共财产,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