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达到50万元以上的犯罪,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判刑时间为五到十年以上。
但是如果具体的挪用公款数额不够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又如何处置呢?
首先,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最低限额是1万元。但这并不代表只有挪用1万元及以上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可以就两个方面来判断罪行严重程度:一是挪用金额多少,二是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例如,对于挪用公款的情形,并不能仅仅以被挪用金额的大小来决定刑罚。如果挪用公款的对象为政府的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特殊群体,那么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就更加明显。因为这些对象在接到应该依法发放的款项未能如期而至时,生活困难的情况就难以避免。这时候,犯罪后果是比挪用金额更重要的判断依据。
根据判例,一旦挪用公款的事实得以证明,而被告人主观上有犯罪故意,那么无论挪用金额多少,在法律上都构成犯罪。而如果情节严重,到达了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刑期也一般不低于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
因此,无论挪用公款数额大小,犯罪后果及其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以及挪用者是否有犯罪故意等都将成为法院确定刑期的重要依据。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所以,要注意,挪用公款一旦证明,后果十分严重,严厉打击才能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