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挪用公款属于经济犯罪范畴,一般情况下应被定罪以盗窃罪或职务侵占罪。刑法对这两种罪行都有相应的规定,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下面分别解释。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通过挪用公款实现个人非法获利的行为属于此罪。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挪用金额超过5000元,则属于盗窃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缓刑情况下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
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将公款挪用用于私人用途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是以职务便利为前提,违法所得依然属于公有财产性质,因此职务侵占罪判处的罪刑一般要轻于盗窃罪。职务侵占罪的最高刑罚为15年有期徒刑。
总之,无论是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都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的管理控制,同时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员工诚信意识,严格落实内部监督制度,杜绝员工挪用公款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