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福利机构、村委会等组织依法收到的资金或者财物,由人员挪用用于个人或者他人的活动,属于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那么,挪用公款什么数额判三年呢?
按照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三万元以下的属于轻度挪用公款罪,最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以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但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普通挪用公款罪,最高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属于严重挪用公款罪,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可以并处罚金。
因此,挪用公款什么数额判三年,只有当数额在三万以下时才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在判决时,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罪犯的自首情况、赔偿情况、挽回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量刑,因此,即使挪用公款数额较小,如果行为后果严重、犯罪态度恶劣,则仍有可能被判处较长的有期徒刑。
总之,挪用公款属于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对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地位造成极大的影响,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诚信为本,慎重决策,远离任何挪用公款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