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建房的产权是指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用地,是家庭的生活用地。国家规定每户农户有一个宅基地,建有住房。建房后,宅基地使用权归农户所有,而房屋所有权则需要在宅基地上建立并完成房屋登记,才能取得。
宅基地建房的产权保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首先,宅基地所有权由国家和集体授予;其次,宅基地“只占用不交换”,宅基地上的建筑物不能买卖、赠与、抵押、转让;再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关问题的若干规定》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权属于法定继承人,不得通过遗嘱、赠与、转让等方式转移;最后,对于未经批准占用宅基地的行为,有权停止造房、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建房的产权可分为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两种,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建房和登记,对于产权的保障和维护,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了明确规范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