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法律赋予农民的一项权利,其拥有者有使用、经营、处分、继承等权利。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农村宅基地可能会被拆除,比如因为城市化进程需要用地、达成土地协议等。那么,当农村宅基地被拆了后,能否确权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宅基地确权已经完成,那么即使发生拆迁,该宅基地仍然归原所有者所有。因此,只要宅基地确权后,即使遭遇拆迁,仍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维权和补偿。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拆迁可能涉及到土地批准和补偿等复杂的程序,确权办理需符合当地政府相关的建设用地政策及程序。在此基础上,当宅基地遭遇拆迁时,农民可以通过抵抗、协商、诉讼等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如果农民在使用宅基地时存在违法行为,比如未经批准建造违法建筑物等,拆除后是难以确权的。农民在使用宅基地时,应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各类审批手续,遵守规定,注重合法性,这样能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只要办理合法规定的相关手续,确权后的宅基地即可合法使用和维权。如果遭遇拆迁,农民也应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在宅基地确权后,平时也应该注意守法用地,避免违法建设影响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