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负责管理、使用国家、集体财物的人员,将公款挪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私分、挥霍、浪费、挥霍国家资金,严重侵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的行为。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因此在定罪量刑上必须严格依法处理。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最高可处死刑。根据常识,挪用公款罪所涉及的公款数目一般不低于几千元,如果只是数百元的公款,属于违反纪律而不是刑事犯罪,属于纪律处分的范畴。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意见》,明确规定对财物数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贪污犯罪,依法可以考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对于财物数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刑罚应该从重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罪多少钱定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刑,但是如果涉及数额较小,则不会被定为犯罪行为。因此,我们要弘扬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保护公共财产,珍惜每一分纳税人的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严格执法,防止挪用公款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