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滥用职权或职务便利,将其所管理或掌握的公款或企业财产挪作他用或私自占用的行为。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一旦被查证,不论挪用公款数额大小,都会遭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情况,可以处以拘役、罚金等轻微处罚。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将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挪用公款的行为还存在潜在的刑事责任。
当然,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及时上缴所拿走的公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是严重违法行为,公职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因为贪污腐败而损害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