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涉及挪用公款的罪犯,一般来说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然而,如果被挪用的公款及时被归还,是否就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呢?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要有挪用公款的行为,就构成了犯罪。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这个法律规定了挪用公款罪,罪名的定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经济事项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或者侵吞公款的行为。
但是,如果被犯罪人能够在挪用公款被发现之前,或者在相关部门展开调查之前主动归还公款,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如果被挪用的公款能够及时被归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犯罪人的罪责和刑罚。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是比较严厉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但是如果被挪用的公款能够及时归还,那么就可能会考虑减轻犯罪人的罪责和刑罚,一般来说情节轻微者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具体来说,对于挪用公款被发现后及时归还的犯罪人,法院可能会酌情减轻刑罚,比如判处缓刑,罚款、拘留等轻微处罚。但是如果涉及到数额巨大、情节极其严重的情况,即使归还公款,也可能不会免于刑事责任。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来看,挪用公款多久归还就可以免于刑事处罚是不确定的。对犯罪人而言,还是不要尝试挪用公款,一旦被发现,后果将会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