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极大损害。关于挪用公款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点:
一、有关法律的规定
挪用公款的计算,首先要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在1000元以上且不超过5000元的,属于轻微情节;1000元以下的属于情节较轻;5000元以上不超过10万元的属于一般情节;10万元以上不超过100万元的属于较重情节;100万元以上的属于特别重大情节。因此在计算挪用公款数额时,要依据不同情节的标准进行计算。
二、以具体的挪用行为为依据
具体行为不同,挪用公款的计算方式也不同。比如,在公车私用方面,按照现行政策和法规,“公车私用”是指公务用车的车辆、燃油等资源,被用于非公务用途,其中包括私人旅游、购物、用餐等。在计算上,要针对所用车辆、时间、人员等等进行详细核算,把实际使用的费用作为挪用的资金。
三、以挪用的具体数额为依据
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也决定了其严重程度。在这方面,挪用公款主要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挪用资金的实际数额进行计算,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该数额对公共利益带来的损失程度等因素。比如,一次挪用公款数额较少,但长期积累却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上,要针对不同时期进行计算和统计。
综上所述,对于挪用公款的计算,应该根据不同的情节、实际行为以及挪用资金的大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计算,以便更加真实地反映挪用行为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