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犯罪性质较重,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社会信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是指财政经费、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财产被用于个人或其他单位不合法的用途的行为,属于贪污犯罪的一种。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属于轻罪,最高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处罚金;如果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且在100万元以下的,属于中罪,最高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挪用公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重罪,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因此,如果挪用公款金额为280万元,属于中罪级别,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判处3年以上至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是,最终的判决结果还需要看案件情况,比如挪用公款的方式、目的、情节、受害人损失等因素。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必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严格落实机关财务制度、改进财务监管、加大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