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利用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职务或者职权,挪用公共财物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具体来说,挪用公款达到一定数额以上便属于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数额一般是指挪用金额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例如金额超过5万元、10万元或50万元等。一般来说,挪用公款达到10万元以上,就已经属于数额较大,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如果挪用公款达到100万元、200万元等数额巨大的情况下,刑事责任会更加严重,可能会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因此,挪用公款达到多少钱判刑,主要取决于挪用金额的具体数额和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如果数额较小,或者情节较轻,也可能会被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而不是刑事责任。但是,挪用公款行为本身是不被法律容忍的,不管数额大小,都应该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