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宅基地条例,对农村宅基地的性质、面积、所有权等方面进行认定和登记的一项法律程序。农村宅基地确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宅基地的合法权益,防止宅基地有偿占用、侵害和非法流转等问题的发生,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
在农村宅基地确权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测绘、登记、颁证和档案管理四项工作。其中,测绘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前提,必须先进行测绘工作,确立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属性。登记和颁证则是认定和确认宅基地合法性的主要程序,政府部门应当依据实地勘查和相关证明材料,确认宅基地的所有权、面积、地址等基本信息,颁发宅基地证等法律文件。档案管理则是确保农村宅基地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政府部门应当实时更新和维护农村宅基地登记档案。
通过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方面的问题,增加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宣传动员,加快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倡导农民合法占有、使用和管理宅基地的观念和习惯,不断提高农民自我保护和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