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夫妻自愿达成的协议,包含了双方离婚后的财产分配、抚养子女、探视等事项。如果离婚协议签订后出现争议,一般来说可以起诉。
首先,如果离婚协议签订时存在重大隐瞒或欺诈行为,导致协议内容不公平、不合理,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夫妻协议在财产分配方面未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或者某方在签订协议时隐瞒了关键信息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协议成立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其次,离婚协议签订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协议无法履行或无效,也可以起诉。比如,如果夫妻协议中约定的财产分配方案被发现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协议中的条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实际困难,导致协议无法履行,此时被损害的一方也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救济。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当遵守协议内容。如果双方签订协议后一方擅自变卦导致协议无法履行,对方也可以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因此,夫妻双方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应当慎重考虑协议的内容和后果,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因协议争议而引发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