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以个人名义,擅自处置公共财产,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的一种,构成犯罪的标准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情节较严重。根据有关规定,挪用公款金额达到以下数额将构成犯罪:
1. 挪用公款数额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擅自占有公款10万元以上的,构成刑法《贪污罪》的特别严重情形,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判处死刑。
2. 挪用公款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不足50万元的,构成贪污罪,最高判处10年有期徒刑。
3. 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足10万元的,构成盗窃罪,最高判处7年有期徒刑。
4. 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以下的,构成轻罪或违法行为,罚款或者行政拘留。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必须严肃查处,根据不同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对行凶者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和政治处分,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不仅要依法惩处,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切实遏制这种严重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