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使用或占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公共团体的公款或者其他财物,挪作私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与利益,涉嫌犯罪,需要受到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指挪用的金额超过三万元,但不满十万元的是挪用公款罪,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属于大数额挪用公款罪,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属于特大数额挪用公款罪。
在司法审理中,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方能认定为挪用公款罪。第一、必须涉及的是公款或公共财产;第二、个人非法使用了它;第三、对公共财产造成了损失或者对实现国家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挪用公款罪,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根据挪用公款罪的情况不同,其如下常见的量刑标准:
1.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大额挪用公款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特大数额挪用公款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除法律重罚外,挪用公款还将受到党纪政纪等方面的处理。在职务上,挪用公款的行为会受到开除、免职等严重处理,同时还会承担相应的刑事及民事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不光是行为的错误,更是严重违背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了加强国家财富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反腐斗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抵制挪用公款行为,亲自实践勤俭节约的理念,为建设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