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在中国法律中,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罪的一种,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那么如果挪用公款还不上,将面临哪些定罪?
首先,挪用公款罪成立的前提是个人或单位非法占有公款。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在挪用公款的行为中,都必须有明确的占有目的。如果对于占有目的不清楚,即使占用的款项是公款,也不能成立挪用公款罪。而如果占有目的明确,则基本上符合被挪用公款的要求。
然后,如果挪用公款本身已经构成犯罪,那么如果挪用公款者还无法偿还被挪用了的公款,将会面临被判处刑罚的可能。法律对挪用公款的刑罚也非常严格,可以根据挪用公款者的情况轻重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严重的,将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比较轻微,将根据年龄、能力、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轻刑事处罚,但最轻也要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此外,如果挪用公款者已经退回大部分挪用的款项,但是少部分仍然无法还清,应当从轻处罚,但是如果拒绝退还的行为将会加重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挪用公款者还无法偿还被挪用了的公款,将面临刑事处罚。因此,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要触犯法律红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