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对国家财产和社会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挪用公款犯罪,刑罚一般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可以同时并处罚金。如果罪行较轻,可能会判处缓刑或者轻罚。
在刑罚执行中,被判五年徒刑的罪犯可以通过改造表现和其他适当方式来减少刑期。其中,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缩短刑期。罪犯表现良好,能够在服刑期间改造自己、认罪悔罪,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提前刑期执行,缩短刑期。
2. 假释。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且已服满一定时间的刑期,可以提出假释申请。假释是指在被判有期徒刑且已服刑满一定期限后,被刑罚执行机关裁定暂时放回社会。但刑罚期限仍在执行。
3. 减刑。对于在服刑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罪犯,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减刑。通常是根据其在服刑期间的好表现,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条件,像认罪悔罪、勤勉工作、劳动改造等,适当增加减刑幅度。但减刑幅度不能超过原判刑期的三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刑和假释的过程中,罪犯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那么减刑或假释申请将会被驳回。
综上所述,如果被判挪用公款罪并判处五年徒刑,罪犯可以通过缩短刑期、假释和减刑等方式来减少自己的刑期,但是这需要罪犯在服刑期间努力改造自己、认罪悔罪、勤勉工作、劳动改造等,才能得到执行机关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