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者组织非法使用公共资金,侵吞公共资源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法律明确规定了挪用公款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严厉的处罚。
首先,挪用公款属于职务犯罪,应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根据刑法,挪用公款不足5万元的,公务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等依照职务侵占罪论处,监禁不超过三年或者拘役。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挪用公款的刑期也会因情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如果被告人有挪用公款前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影响恶劣、属于团伙作案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刑期增加。而如果被告人具有自首、积极赔偿、主动揭发他人等情节,能够得到部分从轻减刑的裁定。
最后,挪用公款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也会受到政治惩罚。政府将公信力作为其最重要的权威之一,因此,挪用公款的行为将导致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也会被政府开除。政治惩罚会导致挪用公款罪犯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面临就业和社会认可等方面的困难。
总之,犯有挪用公款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将受到刑事和政治惩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