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公共财产或者集体财产占为己有或者挪用于私用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判罚金额没有固定的数字,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
首先,应该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来判罚。如果数额大,就意味着危害性大,判罚金额也就相应增加;如果数额小,则判罚金额也会相应减少。另外,挪用公款的目的和情节也会对判罚金额产生影响。如果挪用公款的目的明显是为了私人利益,那么判罚金额就会相对更高。如果挪用公款的情节严重,如经常性挪用公款,或者主观恶劣,判罚金额也会相对提高。
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判罚挪用公款的刑事责任。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可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可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另外,还要考虑到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对此的规定。
挪用公款的罪行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公平,这也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为了防止其恶果的扩大,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应该严厉打击,严惩不贷。在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的监管下,挪用公款的罪行必将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