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不确权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传统上,中国农村的土地利用是按照集体所有的方式进行的,这意味着农民只能在其所属的集体土地上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并不能拥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因此,缺乏土地所有权使得农民在农村宅基地使用上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更进一步,农村宅基地之所以难以确权还与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地方政府往往将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视为一种收入来源,将出租、流转、变卖等作为“地财两用”的手段。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与农民的利益存在冲突,导致农民的宅基地常常被非法占用或者被强制拆迁。对于这些冲突,地方政府一般会以“公益性征收”或“房屋危险”等理由强制拆迁,导致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农村宅基地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划不科学、用地盲目扩张、建筑质量不过关等,这些问题也增加了确权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使用、扩建等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推动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