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法占用公款用于个人或其他机构的活动、支付个人开支或资金投资等。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人员,将会承担以下几种责任。
刑事责任
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人员可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死刑。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公款数额达到了人民币五万元及以上,或者引起严重后果的,一般会被认为是挪用公款罪。如果人员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行为恶劣,将导致社会的不良后果,其刑事责任将会更加严重。
行政责任
挪用公款还会引起行政责任的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对有违法行为的公务员可以依据相应规定给予以下行政处罚的一种或者几种:
1.警告;
2.记过、记大过;
3.降职、撤职;
4.开除公职;
5.罚款;
6.收回违法所得。
民事责任
在挪用公款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财产损失,挪用公款的人员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要求所需赔偿金,包括损失及其加倍的赔偿金。
政治责任
挪用公款的人员不仅将承担法律责任,在组织调查中,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挪用公款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丧失,更是对社会公信力和基本价值观的破坏,对国家形象和声誉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挪用公款的人员,不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还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组织惩戒或舆论压力等政治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将引起重重的法律、行政、民事和社会责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保护国家财产,维护公民权益,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