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其情节严重,后果严重,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正义。
在我国,挪用公款罪是刑法中的一种“贪污罪”,主要是指公务员、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负责人等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刑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挪用金额的大小。
挪用公款的罪行与挪用金额的大小相关。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金额越大,其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就越大,判刑也就越重。
2. 挪用的时期和次数。
如果挪用公款的时期越长,或者次数越多,其犯罪的程度也就越严重。
3. 犯罪的情节和后果。
挪用公款的罪行情节越严重,后果越严重,其犯罪的程度也就越大。比如,挪用公款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或者对社会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其犯罪的刑罚也就越重。
根据以上的判决标准,挪用公款20万元的刑罚大体如下:挪用公款20万元,情节轻微的,可能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为严重,可能会被判处较长的有期徒刑。如果挪用公款造成的后果严重,犯罪情节十分严重,还可能处以死刑、无期徒刑等刑罚。
总之,挪用公款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判刑的高低不仅仅与挪用金额大小有关,还与其他的一些方面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所有的挪用公款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治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