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是指在城市拆迁过程中,政府为被拆迁房屋的业主或住户提供的一种住房替代方式。一般来说,政府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房价水平和拆迁面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和配租。下面我们来看看拆迁安置房如何算算。
首先是计算标准。在征收土地时,政府会按地价、基础设施建设费等确定土地的拆迁价格。接着,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建造面积、楼层、房型等因素来评估房屋的市场价格,作为安置房的计算基础。
然后是安置标准。政府按照政策规定,一般是按照被拆迁人口的户数和结构来确定安置面积。例如,一家三口可以得到60平方米的一套二居室安置房,而一些特殊情况,如老龄、残障户和低收入家庭等则有优先权。
还有一些地区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标准。例如,北京市在2019年颁布的安置房标准就规定,北京正常情况下,一户房屋拆迁有:一套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0㎡,且有不少于25㎡的居住面积,其中卧室面积不低于9㎡;两套房建筑面积不低于65㎡,且有不少于40㎡的居住面积,其中卧室面积不低于9㎡。
最后是配租程序。政府会在拆迁工作开始前就开始公布安置标准和拆迁政策,被拆迁房屋的业主或住户可以向政府申请拆迁安置房,并提供需要的身份证明、房产证和户口证明等材料。政府则会根据这些申请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安置房的配租方案。
总的来说,拆迁安置房的算算是相对比较公平和透明的,但也需要政府在配租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纪律约束,确保公正、合理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