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行政区域内,农民个人或家庭拥有的、用于自己居住的宅基地。宅基地房屋的继承需要进行法律程序,其基本要求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贫富。以下是农村宅基地的房子继承的相关内容。
一、法定继承人
按照我国《继承法》,宅基地的继承权应当依照法定继承人的身份来行使。法定继承人包括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和配偶等。直系亲属包括子女、父母和配偶等,旁系亲属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二、遗嘱继承
如果宅基地的拥有者在生前曾经立过遗嘱,那么继承的顺序将按照遗嘱来行使。若继承人是遗嘱中规定的,则可以执行遗嘱。如果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则按照法定继承人分配继承权。
三、分配方式
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则需要对宅基地进行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宅基地条例》等规定进行分配。如果分配的宅基地有多块,必须按照法定继承人的份额进行分配。继承人可以自行协商分割房屋,并报当地村委会审核确认,最终交由当地的有关机构进行认定。
四、宅基地维护和管理
宅基地的维护和管理应当由继承人共同承担。继承人应当遵守《宅基地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宅基地的管理、维护和保护工作。若继承人不能履行此项责任,可以委托当地的农村维权组织来协助解决。
综上,农村宅基地的房子继承是需要遵守法定程序的,即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继承权的行使,同时遵守《宅基地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和当地政策,做好房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