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既经过协商、协调达成离婚协议后,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办理离婚手续,这种离婚方式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和支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离婚后的一方可能会认为协议离婚的协议内容有不合理之处,因此想要起诉。
虽然已经协议离婚,但其中有些问题可能会引发一些后续争议,如婚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如果协议离婚协议中关于以上问题的约定存在问题,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一方当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法律约定,一旦签订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其中约定的内容没有违法违纪,各项条款公平合理,不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或禁止,那么,离婚后就不能再改变这些协议了。
此外,也需要注意一些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如果双方有协议约定诉讼时效期间,那么应以协议加以处理。
总之,在协议离婚后,一方都有权利起诉,但是需要考虑约定协议法律效力和诉讼时效等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咨询律师或相关法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