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诉讼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文件,其内容应根据双方的协商达成,而在协商达成后,离婚协议需进行法律认证,待认证后方可生效。然而,离婚协议若涉及以下无效内容,则需重新协商或向法院申请修改,否则可能会导致离婚协议全部或部分失效。
1.无效协议内容:
a) 违反法律、法规的协议内容。
b) 危害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协议内容。
c) 违反双方当事人良好风俗习惯的协议内容。
d) 违反公序良俗的协议内容。
e) 涉及的事项双方无法协商、确定或明显不公的协议内容。
f) 因情感波动或关系破裂导致的当事人双方临时拟定的协议内容。
2.无效的财产分割协议
在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是一项关键内容。当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违背国家法律,或是重大漏洞,不存在充分说明的情况时,离婚协议的财产分割条款或全部无效。另外,如果财产分割未经公证或未在法院进行认证,同样也可能会导致其部分或全部失效。
3.无效的抚养协议
离婚协议中的子女抚养问题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离婚协议中的子女抚养协议若违反法律、违背公序良俗,或过于片面,都可能导致其部分或全部失效。此外,未经儿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审核通过的抚养协议,也会受到严格限制并可能导致其失效。
总之,离婚协议是离婚诉讼中的重要文件。在签订协议前,双方应了解协议内容的法律效力,对于条款上存在的漏洞和矛盾内容应当做到充分协商,确保协议的合法有效性。在离婚协议生效后,更需要遵守其中的所有协议条款,避免无效协议导致的不良后果。